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黄非):什么是考古?真实的考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沈阳考古近年来有哪些重要发现?8月2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考古课让社区青少年和居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考古科学的魅力和沈阳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结合今年主题教育安排,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走进基层,为沈阳市大东区文官街道团结社区群众送去一场精彩生动、科普性很强的公众考古活动,带领社区青少年和居民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相关资料图)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付永平介绍活动的初衷 摄影 黄非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进行讲解 摄影 黄非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介绍沈阳考古发现成果 摄影 黄非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1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200年的人类居住史、2300年的建城史。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付永平介绍:“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直着力开展地下文物保护工作,通过考古发掘有了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如沈阳农业大学后山遗址,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新乐文化的距今7200年前,提前至距今11万年左右,且距今11万年到2万年左右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还有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进入青铜时代早期的高台山遗址,青铜时代晚期的北崴遗址,东周时期的郑家洼子遗址,战国至汉代的青桩子古城遗址,汉代的上马遗址,晋唐之际的石台子山城遗址,辽代的叶茂台辽墓群、张家窑林场辽墓群,金代的小北金墓,明代的中卫城遗址,后金的汗王宫遗址……历史文脉在沈阳这片热土上始终延绵不绝。”
“希望通过考古课堂,把我们这么多年的考古工作、考古发现和考古成果展示给市民百姓,特别是年青一代,让考古走近大众,让历史不再神秘。”谈及活动的初衷,付永平表示,“用考古的语言介绍历史,阐释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让群众一同感受沈阳厚重绵长的历史文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物保护事业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孩子们认真阅读考古科普手册 摄影 黄非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教孩子们进行模拟文物拓印 摄影 黄非
不同于传统讲座,为了让大家对考古工作有更真切的了解,此次考古课堂设置了体验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考古家”,在考古队员的指导下,手拿浸湿的薄纸、专用的刷子等小工具,动手模拟文物拓印。覆盖、轻敲、敷墨、揭纸……孩子们做得有模有样。没多会儿,一张张拓印作品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今天学习到好多关于沈阳的历史知识。以前都是隔着屏幕学历史,这是第一次有了这么真切的认识。”12岁的常纾瑞虽然个头不高,但听讲解时总会争取到最前面,希望听得更真切。活动结束后,她把自己的拓印作品珍藏了起来,“拓印好有趣,原来考古工作是这样的。”
接下来,沈阳考古课堂还将走进更多社区、校园及企事业单位,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之美,让考古触手可及。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